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河北农业大学园林与旅游学院 [2]河北农业大学乡土文化与乡村治理研究中心,河北保定071000
出 处:《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8期54-61,共8页Journal of Southwest Minzu University(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乡村建设行动中传统村落地方营造与保护机制研究”(21BSH060)阶段性成果。
摘 要:保护传统村落乡村性就是保护中华农耕文明基因库。基于空间三元辩证理论与空间修复论,梳理出传统村落空间演化与乡村性“起源-变革-褪色-修复”的内在机理。研究发现,乡村性是传统农耕生产与生活中的“物”的演化,根植于村民所创造的空间的实践和表征性空间,并受他组织构想的空间的表象影响。在异质群体的集体智慧下,土地制度变革与现代文明发展成为空间表象不断扩张的主要因素。乡村空间从“封闭、自治”走向“开放、共治”。绝对空间为乡村空间的实践提供了生产与生活的资源基础,并延伸出历史空间,共同成为支撑传统村落基因得以延续的空间载体。传统村落保护应注重村民在空间的实践与表征性空间中的参与与获益,创造解决乡村劳动力盈余的路径和机制,促进生产要素集聚于空间的实践。确定传统村落“前台-帷幕-后台”界限,引导他组织赋能空间的表象,鼓励社会资本和力量投入表征性空间创造,以延迟由现代化、城镇化带来的同质化发展进入“表征性空间”的时间,实现时间维度的乡村性修复。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4.25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