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世纪中日交流中的“行乐图”意涵变迁:以木庵题日本人檀越像为中心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Concept of"Recreational Painting"in Sino-Japanese Cultural Exchange in the Seventeenth Century:Focusing on Inscriptions of Mu'an on the Portraits of Japanese Patrons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施錡 Shi Qi

机构地区:[1]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史论研究所

出  处:《美术学报》2024年第4期119-128,共10页Art Journal

基  金:202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明清书画题跋史”(项目编号:22BF102)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中国明清之际的“行乐图”肖像,随着17世纪黄檗宗东渡后传入日本,在禅师和中国人檀越中得到继承。但在日本人檀越像的绘制方面,则在图像和内容涵义上发生了变化,表现为图像向着中国便服像的样式变迁,涵义则向着皈依和修行的意义变迁。本文以数件木庵题日本人檀越像为例,就这一此前未得到充分讨论过的学术问题进行研究。文章指出,日本人檀越像的变迁,其实质是中日文化交流中微妙的继承、渗透和转变现象,既体现了日本人檀越形象对中国意涵的适应和皈依,也体现了中国禅师对日本人檀越教化并获得诚挚崇敬的良苦用心。

关 键 词:行乐图 木庵 日本人檀越 游戏禅苑 黄檗宗 

分 类 号:J205[艺术—美术]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