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劳工神圣”到“社会隐忧”:一战时期中英文报纸中的华工形象变迁  

From"Sacred Labor"to"Social Worries":The Image Changes of Chinese Laborers Abroad on Chinese and English Newspapers during World War I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李珊 Li Shan

机构地区:[1]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历史学院 [2]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出  处:《山东社会科学》2024年第9期101-113,共13页Shandong Social Sciences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华工与一战研究”(项目编号:18@ZH030)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政府采取“以工代兵”的方式加入协约国,为中国参加战后和会奠定了基础。英、法来华招工及华工赴欧初期,由于中国处于中立国地位,有关华工的报道多见于在华出版的英文报纸,中文报纸则较少提及。1917年中国对德绝交及正式对德宣战以后,中文报纸介绍旅欧华工的文章渐多,及至一战结束之际,蔡元培率先提出“劳工神圣”的口号,新闻界大力褒扬华工在欧洲战场的功绩。自1918年底大批旅欧华工被遣返回国起,报纸关注的焦点由华工贡献转向华工安置问题,报界言论倾向于将部分流落在城市的归国华工视为影响社会安定的“隐忧”。与此同时,因俄国十月革命爆发而陆续回国的东线华工,则被北洋政府视为传播布尔什维克主义的“危险”分子。政府对旅俄华工的严加防范,以及国内舆论对俄国革命的陌生和误解,促使报纸对归国华工的报道倾向在同情与恐惧之间游移。一战前后,中英文报纸对旅欧华工的报道及对华工观感的变化,既受到一战战局、战争善后、俄国革命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亦无法脱出一战前后国内政情起伏、南北和战等内部因素的勾连。

关 键 词:一战 华工形象变迁 中英文报纸 苏俄革命 

分 类 号:K258[历史地理—历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