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胡科丹[1] 寇艳[1] 邢文静[1] 高明 罗铃 刘庆虹[1]
出 处:《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4年第20期3742-3748,共7页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on Cardio-Cerebrovascular Disease
基 金:2021年泸州市科技计划项目(No.2021-JYJ-79);2021年四川医院管理和发展研究中心项目(No.SCYG2021-16)。
摘 要:目的:探究颈动脉超声参数、B淋巴细胞与冠心病病人斑块稳定性的关系及其对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2年6月就诊于泸州市人民医院的300例冠心病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人血管内斑块是否稳定分为斑块稳定组(120例)和斑块不稳定组(180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冠心病病人斑块稳定性的独立影响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进行评价。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颈动脉各项参数和B淋巴细胞对于冠心病病人斑块不稳定的预测价值,同时分析两组预后不良事件与颈动脉超声参数和B淋巴细胞之间的相关性。结果: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颈总动脉硬化程度(β)、弹性系数(Ep)、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颈动脉中层厚度(IMT)是冠心病病人斑块稳定性的独立危险因素,而颈动脉顺应性(CAC)是其保护因素。ROC曲线结果显示:B淋巴细胞、β、CAC、Ep、PWVβ和IMT联合预测冠心病病人斑块不稳定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36[95%CI(0.826,0.859)],高于各项指标单独预测的AUC。基于7项独立影响因素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验证结果显示,内部验证前后AUC分别为0.857[95%CI(0.766,0.879)]、0.838[95%CI(0.764,0.883)],敏感度分别为88.35%、87.66%,特异度分别为78.54%、78.03%,校准曲线平均绝对误差(MAE)均为0.015,提示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区分度和精准度。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颈动脉超声参数(β、Ep、PWVβ、IMT)、B淋巴细胞与冠心病病人斑块不稳定和预后不良事件的发生呈正相关(P<0.05),CAC与之呈负相关(P<0.05)。结论:冠心病病人颈动脉超声参数(β、Ep、CAC、PWVβ、IMT)、B淋巴细胞与斑块稳定性及预后存在相关性,可用于疾病的预测和诊疗。
关 键 词:冠心病 颈动脉超声参数 B淋巴细胞 斑块稳定性 相关性
分 类 号:R445.1[医药卫生—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R541.4[医药卫生—诊断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