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菱形肌-肋间肌-低位前锯肌平面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在胸腹部手术患者镇痛中应用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贾倩倩[1] 张莉莉[1] 韩洋[1] 吴艳玲 梁淑娟[1] 

机构地区:[1]秦皇岛市第一医院麻醉科,河北秦皇岛066000 [2]秦皇岛市第一医院影像科,河北秦皇岛066000

出  处:《临床军医杂志》2024年第10期1047-1049,1052,共4页Clinical Journal of Medical Officers

基  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课题计划项目(20221616);秦皇岛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202301A269)。

摘  要: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菱形肌-肋间肌-低位前锯肌平面阻滞(RISS)联合全身麻醉在胸腹部手术患者镇痛中的应用情况。方法 选取秦皇岛市第一医院自2022年6月至2024年1月收治的124例择期行胸腹部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麻醉方式将患者分为A组(n=64)与B组(n=60)。A组患者给予术中全身麻醉。B组患者在A组基础上,于麻醉诱导前实施RISS。比较两组患者体循环指标[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术中麻醉药物使用情况与术后镇痛泵按压次数、术后不同时间的数字评分法(NRS)评分与伯格曼舒适度量表(BCS)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入室即刻、切皮时、手术开始后30 min、手术开始后60 min的MAP、H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术中舒芬太尼、丙泊酚、顺式阿曲库铵、镇痛泵按压次数均少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2、6、12、24 h平静呼吸与深呼吸状态下NRS评分均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术后6、12、24 h的BCS评分均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呼吸抑制、恶心呕吐、胸闷头晕、嗜睡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ISS联合全身麻醉在胸腹部手术患者镇痛中应用良好,可减少麻醉药物使用量,提高镇痛效果与舒适度,且安全性佳。

关 键 词:超声引导 菱形肌-肋间肌-低位前锯肌平面阻滞 全身麻醉 胸腹部手术 镇痛效果 不良反应 

分 类 号:R614[医药卫生—麻醉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