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的溯源与应用演变的文献考据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梅剑 赵彦青[2] 王伟民[3] 王松龄[3] 

机构地区:[1]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郑州450002 [2]河南省中医院老年病科 [3]河南省中医院脑病科

出  处:《环球中医药》2024年第10期2015-2018,共4页Glob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基  金: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国中医药人教发[2018]134号)。

摘  要:黄芪为临床常用补虚药,其应用源流可追溯至《五十二病方》,经过历代医家不断补充和发展,其功效逐渐完善,配伍日益丰富,用量与用法灵活多变,应用逐渐广泛。及至清代,汪昂在其著作《本草备要》中明确了生、炙黄芪的功效。近现代以来,黄芪的适用范围逐渐由中医向中西医转变。在黄芪应用的过程中,其适应症逐渐由单一的疽病扩大至内外妇儿各科疾病,其使用方法也由生用为主拓展为生炙并用,其用量由模糊不清发展到灵活多变,其功效也由笼统发展到具体,其配伍也由单一发展到多样。本文对黄芪应用的源流和演变进行系统梳理,以期进一步提高临床对黄芪的认识,为黄芪的广泛应用和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关 键 词:黄芪 源流 应用演变 《五十二病方》 《神农本草经》 

分 类 号:R282[医药卫生—中药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