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刘芹
机构地区:[1]苏州城市学院,江苏苏州215104
出 处:《江苏地方志》2024年第5期41-45,共5页Jiangsu Local Chronicles
基 金: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项目(苏教师函[2021]11号)资助项目。
摘 要:隋炀帝因政治、经济原因,在历朝奠定河道基础上,完成了南北大运河的系列工程。据《隋书》及《资治通鉴》相关史料记载,大业元年(605)开通济渠,同年再开邗沟,大业四年(608)开永济渠,大业六年(610)开江南河。唐朝南北运河河道多数重修整治,隋文帝时开挖的广通渠因淤塞亦在重修之列。最终隋唐运河形成五条干道:广通渠、通济渠、永济渠、邗沟、江南河。通济渠是在先秦鸿沟、东汉汴渠等河道基础上兴修而成,是隋唐运河沟通黄、淮水系的运河干道,此渠西段起自洛阳,经阳渠故道,引穀水、洛水入黄河,唐人常以洛水称呼此段;东段起自板渚(今河南荥阳县东北一带)引黄河水东行,经汴水、蕲水故道向东南流,于临淮(今盱眙境域)汇入淮水。东段汴水河道是重要的交通运道,且在东汉就已成形,唐人以汴水、汴渠或汴河代称通济渠。汴渠以黄河为水源,黄河多沙,汴渠常需疏浚以利通航。汴河的历史,史书文献记录详备。汴河之人文风物,当以文人学士诗文书写最为生动。唐诗有关汴河的吟唱,颇值赏读。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