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凌俊峰[1] Ling Junfeng
出 处:《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2024年第1期83-95,共13页Journal of Historical Theory and Historiography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研究专项学术团队项目“《永乐大典》易学典籍辑校与研究”(21VJXT010)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陈寿师从蜀汉硕儒谯周,深受《周易》学术沾溉。《三国志》的撰史旨趣与史学思想对《周易》颇多取鉴。陈寿在撰写《三国志》的过程中多次引用《周易》为其立论,《三国志》的易学思想展现出变易思想、道德思想的内涵。陈寿借助《周易》变易思想对三国历史盛衰演变的趋势加以解释,揭露了曹魏、蜀汉政权盛衰演变的历史趋势。陈寿运用《周易》的道德思想评价历史人物,他大力表彰善政贤臣,重视婚姻道德。《三国志》以《易》解史呈现四个特点。第一,陈寿重视以史为鉴,以易学的理论结合历史事件为人们提供经验教训的指导。第二,陈寿重视以盛观衰,运用见微知著的易理解释历史。第三,陈寿运用易理对三国历史中人物穷通否泰的命运予以关切。第四,《三国志》中的易学思想与谶纬预言紧密相连,陈寿运用易学思想解释历史发展演变的趋势,展现出浓厚的宿命论色彩。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224.33.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