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轮耕模式与生物炭还田对小麦产量、品质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Effects of different rotation tillage mode and biochar return on wheat yield,quality and soil fertility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杨铭[1] 杜星佑 吕仿杰 贾利元[1] 王红军[1] Yang Ming

机构地区:[1]商丘职业技术学院,河南商丘476000 [2]商丘市乡村产业发展中心,河南商丘476100

出  处:《江苏农业科学》2024年第18期91-98,共8页Jiangsu Agricultural Sciences

基  金: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编号:182102110371)。

摘  要:通过研究黄淮海地区不同轮耕模式与生物炭还田对小麦产量、品质以及土壤养分含量、酶活性的影响,旨在为该地区耕作方式选择与生物秸秆合理还田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田间大区试验,在2021—2023年设置旋耕—旋耕—秸秆还田(CK)、旋耕—旋耕—生物炭还田(RRB)、旋耕—深翻—生物炭还田(RTB)、旋耕—免耕—生物炭还田(RNB)、免耕—深翻—生物炭还田(NTB)5个处理,于2023年小麦成熟期调查小麦产量及构成因素,测定籽粒品质,并采集0~20、20~40 cm土壤样品,分析土壤养分含量与酶活性变化。结果表明,与CK相比,不同轮耕与生物炭还田处理均可提高0~20、20~40 cm土壤养分含量、酶活性与小麦产量构成及品质。其中,RNB处理能够提高0~20 cm土壤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碱解氮含量以及蛋白酶、碱性磷酸酶、脲酶活性,较CK处理分别显著提高16.19%、6.79%、13.93%、6.68%、11.70%、22.22%、17.36%,NTB处理能够提高0~20 cm土壤蔗糖酶、过氧化氢酶、转化酶活性,较CK处理分别显著提高5.80%、16.22%、12.04%;NTB处理较其他处理均可提高20~40 cm土壤养分含量及酶活性。NTB处理籽粒产量、穗数、穗粒数以及籽粒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面团稳定时间较CK处理分别显著提高8.72%、10.11%、6.19%、7.70%、7.78%、61.79%,其总体表现均为NTB>RNB>RTB>RRB>CK。RTB、RNB、NTB处理千粒重较CK处理分别显著提高10.13%、7.66%、6.34%,其总体表现为RTB>RNB>NTB>RRB>CK。小麦籽粒产量及品质指标与土壤某酶活性指标呈显著(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由此可知,不同轮耕与生物炭还田均可提高土壤养分含量、酶活性,促进根系养分吸收利用,进而提高小麦产量及品质。其中,免耕—深翻—生物炭还田(NTB)处理表现突出。

关 键 词:轮耕 生物炭 养分 酶活性 小麦 产量 品质 

分 类 号:S154.2[农业科学—土壤学] S512.104[农业科学—农业基础科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