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贾彦昊 陈霖 Jia Yanhao;Chen Lin
机构地区:[1]山东大学法学院 [2]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
出 处:《少年儿童研究》2024年第6期82-89,共8页Children's Study
基 金:202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民法典》体系下夫妻身份关系协议效力研究”(课题编号:22YJC82000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摘 要:父母对未成年子女的财产处分行为仅指法律上的处分即负担行为与狭义上的处分行为,事实上的处分应通过《民法典》第1165条一般侵权规范依内部监护关系加以调整。立法未采亲权概念意味着父母和其他监护人对未成年子女仅享有法定代理权而非法定处分权。在判断财产处分行为是否合乎未成年子女的利益时,应首先判断处分行为是否处于未成年子女的意思能力范围内和充分尊重其意愿,而超越其意思能力的处分行为的效力应由法院根据客观利益标准加以判定。相较于意定代理,法定代理在价值上优先保护被监护人的利益。违背未成年子女利益的处分,行为构成越权型无权代理,未成年子女在一审法庭辩论终结前取得完全行为能力的可由其决定追认与否,否则法院应径直作出行为有效或无效的判决。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223.162.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