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市场的近代重构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杜恂诚[1] 

机构地区:[1]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出  处:《新华文摘》2024年第20期62-64,共3页

摘  要:如何评价明至清前期中国的市场发展鸦片战争前后,在全国约7600万农户中,从事手纺织的农户约占45%,不从事手纺织的农户需要在市场上出售粮食等农产品以获取货币,再去购买土布。同时,许多农户.从事植棉、种桑养蚕及其他经济作物生产,而不从事或部分从事粮食生产,就需要从市场上购买粮食;加上城市人口的增加等其他因素,粮食市场扩大了。“市场最大量的交换是粮食和棉布(以及盐)的交换,并且,双方的价值量几乎平衡。这就构成了鸦片战争前我国市场结构的基本模式,即以粮食为基础,以布以及盐为主要对象的交换。”

关 键 词:经济作物生产 粮食市场 价值量 鸦片战争前后 农产品 种桑养蚕 基本模式 

分 类 号:F752.9[经济管理—国际贸易] K25[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K248[历史地理—历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