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孙加奎[1] 李晶晶[1] 周学慧 邓一航 顾海雷 阚小华 袁受涛[1] 王翔[1] Sun Jiakui;Li Jingjing;Zhou Xuehui
机构地区:[1]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南京市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南京210006
出 处:《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电子版)》2024年第2期140-144,共5页Chinese Journal of Critical Care Medicine:Electronic Edition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81701881);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BK20231128);南京市医学科技发展项目(YKK21134)。
摘 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非螺旋型鼻肠管(非库派管)置入技术在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7年2月至2022年4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235例存在鼻肠管置入指征的患者,将其分为常规盲放鼻肠管组(常规组,144例)和超声引导放置鼻肠管组(超声组,91例)。比较分析两种置管技术的不同特点。技术参数包括超声定位部位、探查方法、确认征象、探查时间,置管时间、置管深度、成功例数、置管次数、所需费用、管尖位置和相关并发症等。结果:两组患者累计置管成功223例(223/235,94.9%)。超声定位最主要的部位为十二指肠球部或降部(46/91,50.5%),探查方法最多的是十二指肠球部超声解剖定位法(46/91,50.5%),确认征象最常见的为双轨征(48/91,52.7%),探查时间为(5.5±2.5)min。超声组的置管时间显著低于常规组[(15±4)min vs.(20±6)min,t=7.663,P<0.001],一次置管成功率显著高于常规组[91.2%(83/91)vs.71.5%(103/144),χ^(2)=13.088,P<0.001]。两组间的置管深度、导管的管尖位置分布、相关并发症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相较于常规的床旁盲放置管技术,超声引导放置非螺旋型鼻肠管(非库派管)技术置管深度满意,操作时间短,一次置管成功率高,具有较好的临床实践价值。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226.163.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