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薛英杰[1] Xue Yingjie
机构地区:[1]南开大学文学院
出 处:《明清小说研究》2024年第4期126-147,共22页Journal of Ming-Qing Fiction Studies
基 金: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文明互鉴:海外明清文学性别研究范式的演进考察”(项目编号:TJWW21-010)阶段性成果。
摘 要:作为科举史上的重要现象,晚明士子利用捐纳取得乡试资格的作法,尚未得到学界的深入探讨。小说有关才子捐监应试的丰富描写,也往往被视为作者虚构的产物。实际上,在激烈的晚明科举竞争中,支援子弟捐监应试已经成为各个阶层争取科举成功的重要策略。基于此种社会风气,晚明清初通俗小说既以高度类型化的手法描写了文人阶层捐监生在家庭支持下所迅速获得的成功,也以相对消极的方式刻画了非文人阶层的捐监应试之举。出于证明文人特权的需要,小说利用尊情话语,对不同阶层捐监应试的故事进行了区分性描写。文人阶层以此作为表达知己之爱、证明坚贞品质的契机,而非文人阶层捐监生则缺乏控制欲望的能力,并非理想的钟情之辈。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