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陈蕾
机构地区:[1]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 处:《明清小说研究》2024年第4期160-177,共18页Journal of Ming-Qing Fiction Studies
摘 要:明清易代之初,多尔衮、史可法的春秋大义之争,南北政权互称僭伪、争夺正统的历史背景,以及康熙二年(1663)永历政权的灭亡,共同成为毛氏父子比附《春秋》、评改《三国演义》的重要契机。其以春秋大义与儒家道统为理论依据,用道德批判与文化反击的方式,借曹魏喻清廷,揭露清廷具有以臣篡君、得天下不正等政治伦理问题,以此质疑并否定其正统性。对毛氏父子评改《三国演义》文学行为的考察,可以洞悉文化高压政策下,以毛氏父子为代表的江南士人既竭力隐藏“华夷之辨”的民族意识,又高扬儒家道统抵制清廷治统,使评改行为呈现出与清廷博弈的强烈文化自尊。其中对仁政、德治等政治理想的追求,既反映出汉族士民无力适应满洲统治方式的集体意识,也为清廷有效构建正统性指明了方向。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217.15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