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陈红旗 CHEN Hong-qi
出 处:《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24年第4期29-37,共9页Journal of Yulin Normal University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红色文艺与百年中国研究”(21&ZD259);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共产党领导左翼文艺的历史经验研究”(23&ZD286);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中国左翼文学的想象与叙述(1927—1949)”(17YJA751006)。
摘 要:在对现代革命和社会变革的热切期望中,中国共产党人与进步音乐工作者一起,以音乐作为推动中国革命和社会变革的一个重要工具,他们期待借助音乐的力量去影响民众的精神生活、价值信条和自我抉择,从而助推社会和文化的发展进程。在诸多爱国音乐和“音乐救国”呼声的背后,不仅展现出明显的左翼元素和丰富的思想主题,还展露出寓居上海的左翼知识分子极力鼓动民气去反帝反封建反资本主义的政治意图,更彰显了他们宣传抗日救国、针砭时弊和为大众疾苦歌哭的努力。上海全面沦陷以后,微弱的上海左翼音乐的声音只能通过给一些古诗词谱曲的方式来隐喻爱国人士的爱国情怀,或者隐含在进步乐人的哀叹和对沦陷区百姓苦难遭际的观照之中。20世纪20—40年代的革命音乐、左翼音乐和抗战歌曲呈现出惊人的鼓动性,也呈现出厚重的爱国精神和感奋人心的力量,因为它们饱含着一代进步音乐人在现代文艺演进过程中的自我认同、主动作为、自主选择、意志投射和生命风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227.2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