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性艺术家”的角色分化及其“祛魅”效果--评契诃夫的《海鸥》与《万尼亚舅舅》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孙倩[1] 

机构地区:[1]厦门大学附属实验中学,福建漳州363123

出  处:《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24年第11期134-138,共5页Masterpieces Review

摘  要:由于契诃夫戏剧中人物的普通人身份,他们往往无法完全承担“隐性艺术家”的功能,因此出现了角色分化的状况,即由不同的角色--“剧情推动者”与“能动创造者”共同承担“隐性艺术家”的角色。这一分化带来了对中心角色的多重审视,通过对中心角色的外在多重审视以及内在自我审视,契诃夫消解了艺术家本来的神化形象,实现了对艺术家的“祛魅”过程。

关 键 词:“隐性艺术家” 角色分化 多重审视 “祛魅” 

分 类 号:I512.073[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