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解丽霞[1,2] Xie Lixia
机构地区:[1]华南理工大学哲学研究所 [2]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
出 处:《哲学研究》2024年第10期34-45,共12页Philosophical Research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共产党与传统文化关系的百年历史考察与经验研究”(编号18ZDA011);广东省人才称号支持项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劳动是人生成自我本质、确立社会关系的重要实践方式。劳动确定财产权是现代政治哲学的基本共识,资产阶级以财产权为基础对工人劳动进行深度剥削是现代社会不争的事实。马克思以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在社会关系重构的意义上重释了劳动与财产权,对资本主义奠基于原子个人、立足于财产权所形成的“财产权压迫劳动”及其政治悖反进行了深刻批判,同时肯定了劳动建构财产权的积极意义,科学探讨了表征劳动与财产权本真关系的社会关系。因此,回到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私有财产的批判语境,阐明劳动与财产权之于重构社会关系的现代叙事,既是以发展的眼光对劳动与私有财产在现代社会如何逻辑展开的理论追问,又是以建构的视野对劳动如何真正复归人的本质、推进现代文明发展的现实追问。
分 类 号:B0-0[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217.23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