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主体性”的文学表达——以“十七年”时期的小说创作为核心的分析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丛新强 王光东[2] 

机构地区:[1]山东大学文学院 [2]上海大学文学院

出  处:《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4年第6期43-47,共5页Contemporary Chinese Literature Studies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20世纪50-70年代的中国文学生活研究”(项目编号:20BZW144)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十七年”文学的文化主体性,表现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社会主义文化的格局。在“农村合作化叙事”中,文化主体性的文学表达体现于从“小家”到“大家”转变的“家国情怀”的传统观念;在“革命历史叙事”中,文化主体性的文学表达体现于现代革命意识与传统伦理文化共生和互动的关系。对于文本价值的阐释和文学史述的重构而言,“文化主体性”提供了内在的立场和学术的视野。

关 键 词:文化主体性 “十七年”文学 “农村合作化叙事” “革命历史叙事” 

分 类 号:I207.42[文学—中国文学] K27[历史地理—历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