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赋能非遗活态传承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徐鸣 

机构地区:[1]中南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

出  处:《湖南包装》2024年第5期I0002-I0002,共1页

摘  要:非物质文化遗产(下文简称非遗)凝聚着人类文化记忆与集体情感的结晶,在当代语境中具备广阔的创新发展前景。从传统手工艺到民间表演,从流程工艺到符号语言,非遗在过去的千百年中持续塑造着生活方式和审美趣味。然而,伴随着文化普及和商业开发,同质化和原创性问题逐渐显现,不仅削弱了非遗的独特性,也使其创新潜力受到限制。这就要求设计者跳出“文创产品”这一相对狭隘的框架,在跨界思维中探索更多可能性,打破传统与现代、艺术与科技之间的界限,赋予非遗更多元的活态传承方式。

关 键 词:文化普及 文化记忆 商业开发 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统手工艺 创新潜力 集体情感 跨界思维 

分 类 号:TB472[一般工业技术—工业设计] G122[文化科学] J505[艺术—艺术设计]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