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化中的年龄称谓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吴德莲 

机构地区:[1]和县第三中学

出  处:《初中生必读》2024年第10期23-23,共1页

摘  要:古人常用特定的称谓来代替具体的数字,用来表示不同年龄段的人,比如《桃花源记》中的“黄发垂髫,并怡然自得”,“黄发”代指老人,垂髫代指孩童。这些称谓大部分是依据人在不同年龄段的生理特征来代称的。如:初生的婴儿称为“赤子”,因为“子生赤色,故称赤子”(语出唐代孔颖达);幼儿称为“孩提”,因为“孩提,二三岁之间,在襁褓知孩笑,可提抱者也”(语出东汉赵岐)。《醉翁亭记》中的“伛偻提携”也是依据人的生理特征分别代称老人和儿童的。

关 键 词:《醉翁亭记》 《桃花源记》 生理特征 不同年龄段 怡然自得 唐代孔颖达 称谓 赤子 

分 类 号:I26[文学—中国文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