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的音乐美学史意义钩沉  

Unearthing the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of “Poetry” in Music Aesthetics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王文卓[1] WANG Wenzhuo

机构地区:[1]山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太原041081

出  处:《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24年第3期15-23,167,共10页Huangzhong:Journal of Wuhan Conservatory of Music

基  金:202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点项目“生态艺术学建构研究”(项目批准号:23AA001)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诗意”最初诞生于早期德国浪漫主义的文学领域,用来概括早期现代文学的总体特征,最后发展成一个具有形而上学意义的哲学美学概念。由于赫尔德、蒂克等人将“诗意”与器乐的审美属性紧密地关联在一起,因此它逐渐具有了音乐美学史意义。“诗意”是18世纪末至19世纪末西方音乐美学发展中的一条主要理论线索,它不仅与器乐独立密切联系,而且深刻影响了浪漫主义时期的创作实践。站在“诗意”视角观察浪漫主义音乐美学,我们可以在器乐的形而上学、绝对音乐观念、标题音乐创作、器乐审美的超越性等问题上形成新的认识。Viewing Romantic period music aesthetics through the lens of“poetry”offers new perspectives on the metaphysics of instrumental music,the concept of absolute music,programmatic composition,and the transcendence of instrumental aesthetics.

关 键 词:诗意 器乐的形而上学 绝对音乐 标题音乐 审美超越性 

分 类 号:J601[艺术—音乐]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