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霍凡超 HUO Fanchao
出 处:《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24年第3期32-46,167,共16页Huangzhong:Journal of Wuhan Conservatory of Music
基 金:2024年度西安音乐学院校级科研基金项目《中国早期五声性调式和声理论及实践的探索历程(1900—1940)》,项目批准号:XYKY2024LL012;202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音乐创作“中国性”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批准号:22&ZD037。
摘 要:自20世纪初西方和声理论引入中国以来,中国和声民族化风格的音乐创作逐渐成为音乐界着重关注的领域。一方面,我国的和声理论研究气候的形成可追溯至20世纪20年代,五声性调式和声手法的研究随着1928年赵元任《中国派和声的几个小试验》一文揭开了历史帷幕。另一方面,以赵元任、萧友梅、齐尔品、贺绿汀等作曲家为代表,在创作中对和声民族化的探索也在不断深入。文章以此作为出发点,对20世纪前40年和声民族化创作实践的探索历程进行归纳与总结。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historical context and provides a comprehensive summary of the development and practice of Chinese nationalized harmony in composition during the first four decades of the 20th century.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2.16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