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郝嘉兴
机构地区:[1]北京电影学院电影学系
出 处:《电影评论》2024年第2期31-42,共12页
摘 要:梁启超在其著作中多次谈及电影,将电影的技术原理、电影与观众之间的关系等知识,引入到著作当中,采用电影作为喻体进行阐述。他不仅重视电影,而且对于电影的媒介原理本身也有着非常清晰明确的认识。熟知了电影的技术原理之后,梁启超进行了一些哲学化的思考,通过世界/恒转-逝者/瀑流-电影的多层次比喻清晰地表达了一种将电影与世界联系的认识:世界就像电影放映中胶片的转动一样在不断变化,人身处其中只能感知和顺应世界的运动。基于电影与世界的相似性,这一新生媒介所能产生的效果恰与梁启超本人的美学观念相契合。另一方面,尽管梁启超以电影强调史料的重要性,但与克拉考尔一样,梁启超反对单纯的线性进步史观,以佛教中“业”的概念来解释历史规律,可以说梁启超的历史哲学和电影观念同样基于一种“非线性”的思维认知。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35.236.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