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李静[1] Li Jing
机构地区:[1]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 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2024年第6期43-54,共12页China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中国戏曲剧种艺术体系现状与发展研究”(项目编号:19ZD03)子项目“古典戏曲体系”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摘 要:粤剧中的程式套路被称为“排场”,粤剧表演排场经过世代艺人的锤炼、固化、活用、更新而得以传承发展。“大排场十八本”涵盖了早期粤剧“十大行当”应工戏,是行当技艺的标准范本,也是粤剧剧目创作的传家衣钵。名角艺人以此为基础发展创造出的首本戏进一步凝练并固化演技,推动粤剧戏班提升技术水准、自觉创制行业规范。粤剧大老倌身份的“隐”与“显”、地位的“轻”与“重”影响着戏班结构体制、“脚色”体制的转型,很大程度上成为推进粤剧近现代转型演进的重要力量。以名角技艺为基础的新剧编创与演出扩展了粤剧剧目体系,促成了新的艺术创造,但也存在粗制滥造的流弊。名角老倌引领粤剧行从戏剧观念到舞台实践的艺术改革,使粤剧逐步摆脱对外江戏的依附,成长为特色鲜明的广东地方戏剧种。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