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范本与传家衣钵:艺人的表演排场创造对粤剧近代演进的影响  

Ideal Models and Heirlooms:The Influenc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Theater Performers'Paichang Compositions on the Modern Evolution of Cantonese Opera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李静[1] Li Jing

机构地区:[1]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  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2024年第6期43-54,共12页China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中国戏曲剧种艺术体系现状与发展研究”(项目编号:19ZD03)子项目“古典戏曲体系”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摘  要:粤剧中的程式套路被称为“排场”,粤剧表演排场经过世代艺人的锤炼、固化、活用、更新而得以传承发展。“大排场十八本”涵盖了早期粤剧“十大行当”应工戏,是行当技艺的标准范本,也是粤剧剧目创作的传家衣钵。名角艺人以此为基础发展创造出的首本戏进一步凝练并固化演技,推动粤剧戏班提升技术水准、自觉创制行业规范。粤剧大老倌身份的“隐”与“显”、地位的“轻”与“重”影响着戏班结构体制、“脚色”体制的转型,很大程度上成为推进粤剧近现代转型演进的重要力量。以名角技艺为基础的新剧编创与演出扩展了粤剧剧目体系,促成了新的艺术创造,但也存在粗制滥造的流弊。名角老倌引领粤剧行从戏剧观念到舞台实践的艺术改革,使粤剧逐步摆脱对外江戏的依附,成长为特色鲜明的广东地方戏剧种。

关 键 词:粤剧 表演排场 技术范本 传承演进 

分 类 号:J825[艺术—戏剧戏曲] K25[历史地理—历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