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东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北秦皇岛066004 [2]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北京100088
出 处:《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5期55-61,共7页Journal of Zhengzhou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基 金: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专项项目“中华传统的中国经济学解释研究”(项目编号:2023JZDZ022);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全球视野下的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项目编号:21ZD079)。
摘 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擘画了完善收入分配和就业制度的新蓝图,要通过健全高质量充分就业促进机制,推动经济因素与就业水平的协同互动,提升人民生活品质,实现共同富裕。本文基于系统理论和组态视角,构建宏观经济指标体系,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方法,分析宏观经济环境对就业水平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单一前因条件并非构成是否高质量就业的必要条件,推动就业水平提升的宏观经济环境组态显示出“多重并发”和“非对称性”特征。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政策环境、人力资源和教育水平,以及区域内部经济等因素表现出明显的城乡异质性。因此,需要紧扣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精准优化政策,完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因地制宜发挥地区优势,支持和规范就业新形态的发展,全面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推动宏观经济环境与就业水平的协同共进。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191.8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