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朱素梅 黎芳[1,2] 梁健钦 莫钧茹[1,2] 李泊村 奉建芳 苏军峰
机构地区:[1]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南宁530200 [2]广西高校中药制剂共性技术研发重点实验室,广西南宁530200 [3]广西优势中成药与民族药开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西南宁530200 [4]广西恒拓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广西南宁530009
出 处:《中药材》2024年第3期685-691,共7页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
基 金:中国科学院科技服务网络计划(STS计划)区域重点项目(KFJ-STS-QYZD-2021-03-002);广西科技发展战略研究专项(桂科ZL20111023);广西中医药大学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YCSY2022004)。
摘 要:目的:研究金岗清瘟颗粒化学成分在生产过程中的稳定性和传递规律。方法:采用HPLC法建立金岗清瘟颗粒的特征图谱,分析色谱峰的变化。通过HPLC法检测清膏、喷干粉、颗粒中黄芩苷、连翘苷的含量并计算转移率,验证关键成分的变化规律。结果:清膏、喷干粉、颗粒的高效液相图谱相似度>0.980,通过对照品指认了15个化学成分,并建立颗粒的高效液相色谱特征图谱。咖啡酸、连翘酯苷A、黄芩素、黄杞苷等21个成分的含量在“清膏→喷干粉→颗粒”过程中显著升高(P<0.05),古伦宾、槲皮苷、汉黄芩苷、汉黄芩素、绿原酸、黄芩苷、连翘苷含量显著降低(P<0.05)。连翘苷、黄芩苷在清膏、喷干粉、颗粒中的绝对含量值逐渐降低,转移率分别是(76.51%vs.54.15%)、(79.80%vs.80.51%)、(84.35%vs.83.30%)。结论:该研究初步明确金岗清瘟颗粒不同化学成分从中间体转移至颗粒的规律,为本品中间体和制剂的定性、定量提供参考。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