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刘晗[1] 张怡静 LIU Han;ZHANG Yijing
机构地区:[1]清华大学法学院 [2]康奈尔大学
出 处:《东南学术》2024年第6期149-161,共13页Southeast Academic Research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互联网交易制度与民事权利保护研究”(项目编号:20&ZD192)。
摘 要:算法歧视的规制范式及时回应了紧迫的现实需求,需进一步在反歧视的理论层面对其深入展开研究。算法加剧身份歧视并纳入社会偏见,打破分类样态固化群体劣势,并隔离数据贫困群体,同时面临技术治理与反歧视法的双重困境。反算法歧视亟须突破工具性应对视角,深入挖掘平等理论的内核指引,特别关注个人主义平等观与群体主义平等观在算法时代的适用。在反歧视法下,“个人主义”的反归类和“群体主义”的反屈从原则提供了认知框架并在算法时代展现出新的内容。目前主流的呼声和应对策略,无论是算法透明化或是用户信息自决权,都建立在个体主义平等观之上,却不足以应对新的挑战。面对算法歧视中的群体劣势、算法权力的支配结构,以及社会结构性偏见,需要引入群体主义的视角。反屈从所确立的群体主义的、实质性的价值纠偏的立场,着眼于评估算法对不同群体的广泛影响,在改善受算法权力支配的消费者、劳动者和弱势群体劣势地位上,为反算法歧视提供了更好的指引。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48.22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