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张思腾 张喜奎[1,2] 朱为坤 黄国芳[1,3,4] 黄孟珂[2] 阮叶永盛
机构地区:[1]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福建福州350003 [2]福建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福建福州350122 [3]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福建福州350003 [4]福建省康复技术重点实验室,福建福州350003
出 处:《福建中医药》2024年第10期42-44,共3页Fujian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基 金:张喜奎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国中医药人教函[2022]75号);张喜奎福建省名中医工作室建设项目(闽卫中医[2023]697号)。
摘 要:张喜奎教授认为鼻鼽为本虚标实之证,病位在肺,与脾、肾相关,涉及肝与心。鼻鼽因外感六淫侵袭肺窍,或饮食情志、禀赋不足、久病等损及五脏功能,导致肺气失于宣畅、津液失于输布、上犯扰鼻而成。张师在临证中注重从肺论治,并根据发病诱因、临床表现结合他脏论治。从肺论治,治宜调和营卫、祛风散邪,方用桂枝汤加减;从脾肺论治,治宜健脾燥湿、益肺实表,方用二陈汤加减;从肺肾论治,治宜温肾散寒、温肺益气,方用麻黄细辛附子汤合桂枝汤加减;从肝肺论治,治宜疏肝理气、宣肺祛痰,方用柴胡疏肝散加减;从心肺论治,治宜温补心肺、散寒定悸,方用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加减。在鼻鼽治疗过程中,“祛风邪、开肺窍”贯穿始终,扶正祛邪,疗效显著。
分 类 号:R249[医药卫生—中医临床基础] R276.1[医药卫生—中医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