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谷子品种(系)抗旱性鉴定及抗旱机制  

Identification and mechanism analysis of drought resistance of different foxtail millet varieties (lines)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祁东梅 王玉芳 史慎奎 张仁梁 周雪峰 王春芳[1,2] Qi Dongmei

机构地区:[1]河北民族师范学院生物与食品科学学院,河北承德067000 [2]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冀北山区杂粮产业协同创新中心,河北承德067000 [3]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北京100081

出  处:《江苏农业科学》2024年第19期89-95,共7页Jiangsu Agricultural Sciences

基  金:河北民族师范学院青年基金(编号:QN2019003);河北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项目(编号:ZD2022151);承德市基础研究项目(编号:202305B093)。

摘  要:对36份适宜在承德地区种植的谷子品种(系)进行苗期和芽期抗旱性研究。首先,采用PEG-6000模拟干旱处理,根据种子的萌发抗旱指数将36份谷子品种(系)划分为3级,其中1级抗旱11个,2级抗旱20个,3级抗旱5个。干旱条件下,相对发芽势、相对发芽率、相对胚根长、相对胚芽长与萌发抗旱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因此这4个指标能作为萌芽期抗旱鉴定的生理指标。其次,在苗期采用反复干旱法,对芽期抗旱组中的5个品种(系)进行鉴定,抗旱性由强到弱依次为朝鲜小黄谷、济优5号、矮协1号、跑死马、200732-1。最后,选取抗旱性较强的朝鲜小黄谷和跑死马苗期材料进行干旱胁迫处理,然后再进行RNA-Seq转录组分析。结果显示,朝鲜小黄谷、跑死马中分别有2467、2090个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ion gene,DEG),2个品种中同时上调的基因621个,同时下调的基因289个。KEGG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干旱胁迫处理后,差异性表达基因参与信号转导、氨基酸的生物合成、脂肪酸代谢、糖代谢、DNA复制修复等生物学过程,通过对转录组数据的分析,有助于阐明不同品种(系)对响应干旱胁迫的差异表达机理。

关 键 词:谷子 芽期 苗期 抗旱性 转录组 

分 类 号:S515.01[农业科学—作物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