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刁爱琳 侯晓雯 李雨佳 邵蕾[1] Diao Ailin
机构地区:[1]中国农业大学烟台研究院,山东烟台264670
出 处:《江苏农业科学》2024年第19期266-271,共6页Jiangsu Agricultural Sciences
基 金:中国农业大学烟台研究院引导类项目(编号:Z202201);山东省科技计划(编号:2019GNC106124)。
摘 要:为了进一步优化秸秆堆沤前含水量和C/N的调节工艺、减少堆沤时水分与肥料的损失,以玉米秸秆为研究对象,探讨秸秆的吸水速率、喷水次数、肥料粒径与肥料的添加方式(喷淋、混匀、表面覆盖)4种因素对水分与肥料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浸泡时间的延长,秸秆含水量的变化表现为快速上升、缓慢上升和稳定3个阶段;玉米秸秆浸泡1 min时,含水量为53.44%;喷水次数由1次增加到6次,秸秆含水量由45.26%提升至62.31%,而水分损失率由70.01%下降至35.35%;当喷水3次且采用肥料表面覆盖处理时,大颗粒尿素处理与小颗粒尿素处理相比,堆沤时秸秆的氮含量提高了10.76%,氮损失率降低了43.81%,C/N由30.20降低至27.28;颗粒硫酸铵处理与粉状硫酸铵处理相比,堆沤时秸秆的氮含量提高了21.32%,氮损失率降低了47.69%,C/N由33.73降低至27.72;相对于喷淋与混匀处理,表面覆盖处理的秸秆氮含量分别提高了7.10%~13.99%、2.52%~5.03%,氮损失率分别降低了26.82%~37.72%、10.81%~21.61%,C/N分别降低了6.57%~12.20%、2.40%~4.22%。综上,本试验中最佳的水分和养分的调节方式为将大颗粒尿素覆盖于秸秆表面,并喷水3次。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41.107.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