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李延 张东航 鲁瑶 Li Yan;Zhang Donghang;Lu Yao(Department of Anesthesiology,Northwest Women's and Children's Hospital,Xi'an 710061,China;Department of Anesthesiology,West China Hospital,Sichuan University,Chengdu 610041,China)
机构地区:[1]西北妇女儿童医院麻醉科,西安710061 [2]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麻醉科,成都610041
出 处:《中华麻醉学杂志》2024年第10期1272-1275,共4页Chinese Journal of Anesthesiology
基 金: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2022NSFSC1399)。
摘 要:临床上证据表明,丘脑中央附近区域的损伤会引起患者意识水平下降,表现为嗜睡甚至昏迷[1,2,3,4],而丘脑其他区域功能异常并未观察到此现象,提示丘脑中央附近区域在觉醒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啮齿类动物,与灵长类丘脑中央区域的同源脑区由许多核团组成,其中包括丘脑室旁核(PVT)[5]。研究表明,PVT是控制小鼠觉醒的关键核团[5]。激活PVT神经元活性可促进觉醒,而抑制PVT神经元活性则延迟觉醒[5]。研究表明,许多参与调控睡眠-觉醒的核团或环路同时也在全身麻醉中发挥重要作用[5,6,7],例如激活促睡眠核团可促进动物在全身麻醉的诱导、延长麻醉苏醒,而激活促觉醒核团可抵抗全身麻醉诱导,加快苏醒。对PVT而言,除了调控觉醒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多证据表明其也参与调节多种全身麻醉药物的作用,包括吸入麻醉药异氟烷[5,8,9,10]、七氟烷[11,12,13]、地氟烷[10],以及丙泊酚[14]等。但是,在全身麻醉的不同阶段、不同的神经元类型及环路等方面,各研究结果之间又存在一些差异。本综述系统总结了PVT神经元在全身麻醉中的调控机制,进而丰富了全身麻醉机制的基础理论。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40.254.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