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刘海容
机构地区:[1]福建师范大学
出 处:《剧影月报》2024年第5期84-86,共3页Drama and Film Journal
摘 要:《狂欢节》是舒曼早期的代表作之一,创作于1834——1835年间,这一时期的舒曼尤其擅长以音乐“素描”音乐以外的人或事。作品的第12首名为“肖邦”,即作者以音乐刻画自己心中肖邦的性格与形象。乐曲仅有短短14小节,但其中对于和声的运用堪称精彩绝伦。其中体现了舒曼个人的音乐创作理念与手法、肖邦的音乐语言、早期浪漫主义音乐创作的追求,以及同一时期非理性哲学的相关主张,本文将主要集中于和声的运用方面,对上述因素分别予以分析。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