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郭宗儒[1]
机构地区:[1]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物研究所,北京100050
出 处:《药学学报》2024年第11期3172-3178,共7页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
摘 要:四环素类药物是历史较久的抗生素,从1947~1950年发现并应用的天然四环素,到1971年以米诺环素为代表第二代的长效口服四环素,时隔了24年。四环素药物曾有过的辉煌和后来的冷遇是由于抗药性的产生。又经历了37年诞生的替加环素(2008年)成为第三代四环素的标志性药物,是针对耐药菌的基因产物为靶标而定制的,虽然不是从分子靶标入手,而是以细菌生长表型作为评价化合物的标准,但毕竟研制出新一代的抗耐药四环素而得以复兴。10年后,第四代药物依拉环素(2018年)的成功是以全合成四环素为基础,突破了经天然物改构的结构局限性,并实现规模性全合成制备,而且无论在广谱型、活性强度和抗耐药性上都优胜于替加环素。所以,复杂结构的老药结构改造随着有机合成的进步带来了新的成果和希望。从四环素药物这70多年的研制轨迹可以看到,生物学和有机化学的进展是新药创制的重要推手。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41.18.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