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胡象明[1] 高书平 HU Xiangming;GAO Shuping
机构地区:[1]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北京100191
出 处:《行政论坛》2024年第5期111-120,共10页Administrative Tribune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大型工程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研究”(11&ZD17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研究:制度保障、技术支撑与指标引领”(21AZD080);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核电风险对话型沟通的双重模式及建构机制研究”(23BGL274)。
摘 要:目前,邻避困局背后暗含的“抗争-妥协”逻辑,已很难获取公众持久的信任。在以往的“邻避运动”中,率先登场的各大责任主体与后续出场的公众间不妥当的博弈拉锯战,导致既有邻避风险沟通模式时常失灵。有鉴于此,通过回溯技术、权利、民主和开放等四种不同研究范式下既有邻避风险沟通模式的嬗变历程,研究发现单线传播、双向交流、多元参与和联盟合作等四种不同风险沟通模式各有优缺点,均面临现实困境,风险沟通实践的主体、客体、介体以及相关的场位、渠道和策略等维度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风险沟通的有效性。研究认为,未来应基于以上关键因素,立足本土,探索更适用于中国“邻避”特殊风险情境的协作共识风险沟通模式。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191.17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