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倪沫[1] Ni Mo
机构地区:[1]扬州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江苏扬州225009
出 处:《新闻研究导刊》2024年第17期271-274,共4页Journal of News Research
基 金:2020年度江苏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中共电影的乡村传播及动员研究(1933—1949)”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XWB005。
摘 要:对人民电影放映事业而言,1949—1966年的“十七年”是电影下乡大发展大普及的黄金时期。在江苏农村的电影放映宣传中,苏北和苏南的情况有所不同:苏北以老解放区为主,两淮地区长期是新四军的革命根据地,苏北农村很大程度上延续了传统乡土社会结构;苏南为新解放区,受上海的辐射和影响,苏南农村的现代化程度较高。扬州地处苏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长期作为苏北行署驻地,在地理、人文、社会结构等方面均具有代表性。基于此,文章立足地方,通过对相关史料的钩沉,梳理扬州农村的电影放映活动,探究其放映队的建立与沿革、放映员的选拔与培训、放映内容与形式的选择,勾勒出“十七年”扬州农村电影放映的大致图景,总结其电影下乡的独特宣教经验及效果。透过电影这一当时最有效的农村宣传动员媒体在苏北农村的放映,探究个体与媒介的互动、组织与社会文化网络的互动、国家与社会的互动,以及互动所呈现的整体性结构和所生成的现代性意义。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217.137.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