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陈启明
机构地区:[1]新疆科技学院
出 处:《村委主任》2024年第17期103-105,共3页
摘 要:文章首先基于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居住条件、生态环境、经济发展五个角度界定农村人居环境,构建农村人居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其次以安徽省16个地级市作为研究单位,对2011—2021年安徽省16个地区农村人居环境水平进行测度,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2011—2021年期间,安徽省农村人居环境水平呈逐步改善趋势,在空间分布上,皖南、皖中地区人居环境质量水平优于皖北地区,皖中地区整体的农村人居环境水平提升较快。最后对安徽省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提出建议。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环境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挑战。在此背景下,人居环境理论的发展为农村环境的改善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路径。霍华德等学者的人居环境理论推动了对环境与人类活动关系的深入探讨,并逐渐形成了以居民为主体的研究视角。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围绕农村居民的环境意识、参与积极性以及环境治理的有效性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研究。2001年,吴良镛出版专著《人居环境科学导论》,初步建立了人居环境科学理论体系。在此之后,国内的研究开始聚焦于村庄聚集建设、环境治理途径、空心村人居环境演变、乡村聚落空间、农村基层治理以及人居环境质量评价等多个方面。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