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北京100081 [2]安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安徽芜湖241002
出 处:《边疆经济与文化》2024年第12期93-102,共10页The Border Economy and Culture
基 金:中央民族大学研究生科研实践项目“明代京营制度研究”(SZKY2024008)。
摘 要:抚赏银是明廷北方边费支出的重要款项之一。抚赏政策可溯源至永乐年间,至嘉靖时抚赏银主要有两个用途:在蓟辽犒劳蒙古兀良哈三卫贡市的使臣,在宣府拉拢生存在明蒙中间地带的“李家庄属夷”。明廷与蒙古右翼自隆庆和议后,宣府、大同、山西等三镇因袭蓟辽之制,抚赏银与市本银一体两翼,成为维系明蒙双边关系的重要款项。明廷通过厘定抚赏规制、限定抚赏规模等手段将其准额基本稳定下来,常年维持在每岁不到10万两的经制。本用于备御北边的京运客饷银是其主要来源,兼以市税、减哨银等项补充。自女真崛起后,抚赏银成为明廷在北边战略的平衡点,明廷施行“辽赏”以期拉拢蒙古左翼制衡后金。在启祯之交,伴随左翼察哈尔部西迁,明廷将三镇原属右翼的抚赏银转予察部。在这一过程中,市本银与抚赏银并为一项,各类抚赏累计达50余万两,经过兵部、户部、太仆寺的多方协济才得以落实。抚赏银在宣府、大同、山西等三镇的嬗变历程映射了北边形势的变化和主要矛盾的转移。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39.86.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