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浙江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浙江杭州310018
出 处:《思想教育研究》2024年第10期113-120,共8页Studies in Ideological Education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共产党红色文化发展史研究”(项目编号:19ADJ007);福建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时代榜样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机制研究”(项目编号:FJ2023C020)阶段成果。
摘 要:在百年红色文化发展史视野里,厘清革命精神的生成及其路径是实践领域革命精神传承与红色文化弘扬的关键一步。客观形成、适时提炼与最后认同成为前后相继的3个阶段,共同构成历史进程中革命精神的动态状貌。革命精神在具体实践中客观形成之后,还须经由“史实整理—学理阐释—符号提炼—介质传播”4个环节的塑造,最后再经过认同性审思,即以学术认同为基、政治认同为要、社会认同为本的递进式“再生产”而得以传行于世。经由三阶段、四环节的依次演进,革命精神即可从潜藏于历史深处的精神力量,通过系统的话语阐释与理论构建,转化为现象性文化标记,并在被认知被实践的过程中释放出深邃的理论机理与普遍的价值导向,从而逐步发挥出应有的服务实践的存在价值。
关 键 词:中国共产党 红色文化发展史 革命精神 生成 三阶段
分 类 号:G641[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