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团结理论视域下周齐兴亡比较研究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Rise and Fall of Northern Zhou and Northern Qi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Social Solidarity Theory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左华明 刘嵘 ZUO Huaming;LIU Rong

机构地区:[1]长江大学法学院,湖北荆州434023 [2]长江大学医学部,湖北荆州434023

出  处:《武陵学刊》2024年第6期90-96,共7页Journal of Wuling

摘  要:涂尔干的社会团结理论将社会团结分为机械团结和有机团结,社会分工是有机团结社会的物质基础,集体意识是机械团结社会的精神基础。西魏北周广募关陇豪右、改郡望、恢复胡姓和赐姓,其目的是企图通过改革建立关陇统治集团的同质性,强化统治集团的社会团结,而社会团结得以建立,原因在于关陇地区的社会文化状况较关东落后,胡、汉统治集团具有同质性的基础。西魏北周的改革最终成功地增强了国家的力量。东魏北齐的社会团结类型以有机团结为主,是基于统治集团各部分之间的异质性和社会分工而建立的,国家和社会的运转依赖于最高统治者的协调能力。北齐后期,后主高纬任用恩倖、诛杀鲜卑名将和汉人大臣,破坏了统治集团各部分之间的社会分工和社会团结,导致国家政局混乱,以致亡国。周、齐的社会团结类型与施政措施及其影响的不同,是两个国家兴亡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周齐兴亡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对当代中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 键 词:社会团结理论 社会分工 集体意识 机械团结 有机团结 北周 北齐 

分 类 号:K239[历史地理—历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