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赵瑞君 Zhao Ruijun
机构地区:[1]武汉大学艺术学院
出 处:《文艺研究》2024年第11期111-124,共14页Literature & Art Studies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现代电影文学资料发掘、整理与资源库建设”(批准号:18ZDA262);武汉大学艺术与美育研究中心成果。
摘 要:彩色电影的来华与接受早在20世纪初期就已开始,但这一历程至今未得到清晰的梳理。彩色电影进入中国并非一个单纯的商业过程,其传播与接受的图景受到经济、技术、话语权力、意识形态的深刻影响。20世纪20年代,技术更迭使外国彩色片在华放映成为可能,然而受限于上海中英文出版物的知识区隔,彩色电影在1935年后才真正扩大影响。彼时好莱坞彩色片给国人带来了技术与美学的双重启发,但在救亡背景下,技术略逊的苏联彩色片因革命叙事而引发话语挪用,好莱坞和苏联彩色片就此展开口碑之争。时人在观看之余开始积极尝试彩色片的拍摄,色彩作为商业元素出现在剧情长片中。同时,在科学主义与战时背景的促动下,科教界以大规模的技术译介与纪录片拍摄实现了对彩色电影的认知飞跃,彩色电影逐渐脱离艺术与商业范畴,具有了民族意义。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