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分娩中心,浙江宁波315020
出 处:《中国妇幼保健》2024年第21期4184-4187,共4页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Care of China
摘 要: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孕妇妊娠晚期D-二聚体(D-D)、凝血功能变化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妊娠晚期孕妇400例,根据年龄分为适龄组(≤35岁,292例)与高龄组(≥35岁,108例),检测血浆D-二聚体(D-D)、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及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并且追踪记录所有孕妇最终分娩结局。结果 适龄组TT水平(16.20±2.54)s,高龄组(16.13±2.59)s,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43,P>0.05)。适龄组D-D水平(0.14±0.04)μmg/L,FIB水平(3.62±0.56)g/L,高龄组D-D水平(0.18±0.06)μmg/L,FIB水平(4.45±0.44)g/L,两组D-D和FIB水平比较,高龄组高于适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682、13.895,均P<0.05)。适龄组PT、APTT水平分别为(11.10±2.13)s、(33.23±5.45)s,高龄组分别为(9.84±2.16)s、(31.50±5.27)s,高龄组PT、APTT水平低于适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233、2.844,均P<0.05);高龄组剖宫产、胎膜早破、早产及产后出血发生率分别为37.04%、20.37%、16.67%、9.26%,高于适龄组22.95%、10.96%、7.19%、3.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90、5.980、8.043、4.781,均P<0.05);高龄组胎儿窘迫、低体质量儿、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分别为12.04%、11.11%、16.67%,高于适龄组5.48%、4.79%、7.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42,5.176,6.622,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增加和血浆D-D水平增高是妊娠不良结局、胎儿及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不同年龄孕妇妊娠晚期D-D水平及凝血功能变化有所不同,与妊娠不良结局发生风险性密切相关,年龄及D-D增高是与妊娠不良结局发生密切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