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社区-家庭三位一体健康干预模式对社区心血管病高危人群的干预效果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曾维艳 张光兵[1] 王华[2] 刘永康[1] 夏敏[1] 张素芳[1] 杨万双 罗隽[1] 金红梅 熊小清 王紫薇 张媛媛 

机构地区:[1]四川省绵竹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618200 [2]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血管内科,成都610041

出  处:《心脑血管病防治》2024年第10期37-40,共4页CARDIO-CEREBROVASCULAR DISEAS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基  金:2020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科研课题普及应用项目(20PJ252)。

摘  要:目的 探讨医院-社区-家庭三位一体健康干预模式对心血管病10年风险评估高危人群预防知识水平、心血管病10年风险评估的影响。方法 选择绵竹市城东玉马社区559例心血管病10年风险评估高危居民作为观察对象,运用医院-社区-家庭三位一体的干预模式进行健康干预,持续1年。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血清学检测,比较干预前后研究对象预防知识水平、危险因素[体质量指数(BMI)、高血压、糖尿病、吸烟、总胆固醇(TC)等]的控制、心血管病10年风险评估的情况。结果 经过12个月三位一体健康干预,研究对象的《心血管病预防知识问卷》得分提高(t=-58.775,P <0.01),BMI、腰围、TC、空腹血糖、收缩压、舒张压、吸烟人数比例下降,高血压人群服用降压药的比例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Z/χ^(2)=7.826、14.591、6.052、20.485、11.429、3.516、56.424、5.492、-8.332,P <0.05),心血管病10年风险下降(Z=7.581,P <0.01)。与健康干预前相比,健康干预后的BMI、空腹血糖、TC、腰围达标的比例均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667、4.385、4.558、20.941,P <0.05)。结论医院-社区-家庭三位一体健康干预模式可提高社区心血管病高危人群预防知识水平,减少危险因素,降低心血管病10年风险。

关 键 词:医院-社区-家庭 干预模式 心血管病 风险评估 

分 类 号:R54[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