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高永久[1] 冯辉 Gao Yongjiu;Feng Hui
机构地区:[1]南开大学民族事务研究中心/天津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天津300350
出 处:《统一战线学研究》2024年第6期56-69,共14页Journal of United Front Science
基 金: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协同推进研究”(23JZD032);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边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问题研究”(63242321)。
摘 要:中华民族共同性意味着中华各民族所共创共有共享并且持续认同的带有中华民族特征的共同要素,以及表现在中华民族共同体层面的整体规范,是理解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发展与现实建设的核心关切。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发展的“共同”意涵表现为“关系基础—实践过程—现实表征—未来走向”的逻辑链条。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讲清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建设要求,形成了关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重大原创性论断。其中,“五个‘相’”的共生关联、“五个共同”的共创实践和“四个共有”的共同归属等论断,是全面描绘中华民族共同性在联系、实践、归属、命运等方面的整体性表达,进一步说明中华民族共同体是多元一体的民族实体。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呈现协同推进的现实逻辑,形成增进、强化、发展中华民族共同性的现实要求。为此,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为新的历史背景下强化各民族的共生关联、共在实践、共有归属创造有利条件,促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实现更高程度的团结统一。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