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刘洋 Liu Yang
机构地区:[1]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
出 处:《文学评论》2024年第6期212-220,共9页Literary Review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清代近体诗律学研究”(20CZW02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摘 要:赵执信《声调谱》序文作于乾隆三年(1738),学界常据此认为《声调谱》在乾隆初年即产生较大影响。然而现存有乾隆三年序的因园刊本《声调谱》,实际印行时间绝大多数在乾隆三十九年(1774)以后,《声调谱》的其它类型刻本和抄本则集中出现在乾隆二十二年(1757)以后。清代初期,由于科举常科不考作诗,诗歌声律学不受重视,《声调谱》的传播范围非常有限。乾隆二十二年起,各级科举考试增试试律,考生们对诗歌声律学知识产生迫切的需求,《声调谱》方开始大规模传播。科举试诗初期,《声调谱》的续补著作存在应试化趋势。随着科举磨勘、覆试制度的变化,《声调谱》续补著作的理论倾向亦发生转变。《声调谱》的传播与接受过程,揭示了清代诗学发展与文化制度、文献载体之间的复杂关系。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48.24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