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2661001
出 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4年第10期166-186,共21页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Studies
摘 要:作为一个1928年诞生于美国的卡通形象,米老鼠(Mickey Mouse)在1930年登陆上海滩,通过画报、电影等新兴媒介获得迅速传播,并被本土文化生产者不断挪用、再造,成为中国城市居民喜闻乐见的美国大众文化符码。其中,《世风》和《儿童世界》分别刊载的《米老鼠游上海》连环画,则是米老鼠之中国再生产的典范作品。在这两部连环画中,左翼作者通过盗用、再造米老鼠这一美国大众文化符码,既再现半殖民地中国的堕落、混杂与新生,又表达解殖民、去帝国、求平等的国族解放诉求。与好莱坞电影等文化商品一样,米老鼠这一美国大众文化符码的上海流行及其全球扩散表明,一个与19世纪不同的大众文化殖民形式已经悄然成型,文明论的欧洲精英文化帝国主义让位于娱乐性的美国大众文化帝国主义,而中国左翼文化人对米老鼠形象的本土化再造,则体现出一种具有抗争意义的盗版的政治:后发现代化国家的作者对美国大众文化符码的批判性拟仿,作为一个有效的去帝国、解殖民的文化革命模式,将改变并重构20世纪的世界文化版图。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6.48.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