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上海地区“石涛热”现象成因探析—以李瑞清、曾熙、张大千为中心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熊志颖 王子文 

机构地区:[1]萍乡学院艺术学院 [2]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出  处:《创作评谭》2024年第5期27-34,共8页

基  金:“美育视角下高师‘书法’STAR教学模式探索与创新示范”(课题编号:JXJG-22-10-13)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俞剑华在《七十五年来的国画》一文中描述民国1927—1937年十年期间上海的绘画风气时说:自民国十六年(1927)至二十六年(1937)。这十年期间……上海方面,则于吴(昌硕)派消沉后,代之而起的是石涛、八大派的复兴时代。石涛、八大在“四王吴恽”时代,向不为人重视,亦且不为人所了解,自蜀人张善孖、张大千来上海后,极力推崇石涛、八大,搜求遗作,不遗余力。而大千天才横溢,每一命笔,超轶绝伦。于是,石涛、八大之画始为人所重视,价值日昂,学者日重,几至家家石涛、人人八大。连类而及,如石谿、瞿山、半千,均价值连城;而“四王吴恽”,几无人过问了。[1]

关 键 词:张大千 俞剑华 清末民初 成因探析 十年 李瑞清 石涛 

分 类 号:J212[艺术—美术] K25[历史地理—历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