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常平仓谷买补制度浅析——以《湖南省例成案》为例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程林 

机构地区:[1]武汉大学历史学院

出  处:《人文论丛》2024年第1期179-188,共10页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清代财政转型与国家财政治理能力研究”(15ZDB037)阶段性成果。

摘  要:清代常平仓体系初建于顺治年间,常平仓谷买补制度亦由此产生,经康熙、雍正二朝积累,在乾隆前期经较快的建设得以建全。其内容包括买补行为的主体、对象、地点、时间、弊端的避免与处罚,作为行为客体的仓谷之给价与运脚等。在制度调整中,中央对地方惯行旧例渐默许或承认,亦赋予地方更大决策权。同时,常平仓之“粜价银”与“价脚银”被纳入国家各级财政进行管理。透过《湖南省例成案》对上述制度变迁进行观察,省级政府对程序违例更加宽容,但受中央施加的常平仓财政盈余的压力,对“粜价银”与“价脚银”却采取严格管控。

关 键 词:常平仓 买补 仓谷 财政 

分 类 号:K249[历史地理—历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