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景观社会到共同体社会--龚学敏诗歌创作论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魏巍[1] 

机构地区:[1]西南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

出  处:《当代作家评论》2024年第6期134-139,共6页Contemporary Writers Review

基  金:西南大学2035先导计划项目“现代汉语诗学话语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之关系研究”(SWUPilotPlan);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助创新团队项目“中外诗歌发展问题研究”(SWU2009110);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想史”(19ZDA274)研究成果。

摘  要:要对龚学敏的诗歌做一个阐释,无疑是一项非常冒险的行为:一方面,他的诗歌既具有庞德意象主义风格,从《长征》到《濒临》的书写,就明显带着庞德的流风余韵;另一方面,他的诗歌又是现实主义的,《钢的城》《四川在上》《濒临》等诗集无一不具有现实主义色彩。一方面,他的诗歌具有萨特存在主义式的介入现实的特征(《纸葵》《四川在上》《濒临》);另一方面,又承接了“后朦胧诗”的余绪,将“知识分子写作”(与“民间写作”相对)与“知识分子”写作(朱利安·班达与萨义德意义上的“知识分子”)融入诗歌创作。

关 键 词:意象主义 后朦胧诗 民间写作 萨特存在主义 萨义德 诗歌创作 流风余韵 《长征》 

分 类 号:I207.25[文学—中国文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