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如何“更好”:张怡微小说的情感政治学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李舒扬 

机构地区:[1]北京大学中文系

出  处:《当代作家评论》2024年第6期188-194,共7页Contemporary Writers Review

摘  要:一、亲密的公共性与情感劳动张怡微作品所激发的情动效果,可以理解为“亲密的公众”(intimate public)的延伸效应。在《女性抱怨》中,贝兰特提出,自1930年代起,经由大众传媒、印刷技术的推动,女性在对“感伤文学”的共同消费中形成了一种亚文化传统。围绕妇女苦难、情感专长的书写策略,成为“女性文化”情感宣传的主要方式。“亲密的公众”并不限定于忏悔式自传体,而在于“从广泛的共同历史经验中获得的世界观和情感知识”(1)。亲密的公共领域具有某种循环性,其消费者、参与者被认为具有共同的生活经验,它的文学叙述表达了女性存在状况中共同的感性生活体验,并承诺提供更好的社会归属。于是,对于处于弱势地位的女性,“个人的就是普遍的,公共的就是亲密的”(2),女性得以在“亲密的公共领域”与权力和欲望协商。亲密的公众使个人情动得以转化并联通到他者,促进人们忍受、克服和享受女性的生活状况,并在体验的分享中获得共同感。

关 键 词:张怡 书写策略 大众传媒 印刷技术 感性生活 情感劳动 文学叙述 共同感 

分 类 号:I207.42[文学—中国文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