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灯戏胖筒筒调源流考  

The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Fat Tube Dials in Liangshan County Lantern Opera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魏锦 Wei Jin

机构地区:[1]重庆市文化和旅游研究院,重庆渝中400013

出  处:《中华戏曲》2023年第3期155-174,共20页

基  金:202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青年项目“南方歌舞小戏的形态发生与谱系分类研究”(项目编号:20CB165);2022年度重庆市社科规划重点项目“川渝方言与川剧流派艺术研究”(项目编号:2022NDZD15)。

摘  要:胖筒筒调是梁山灯戏的主要声腔,重庆梁平民间音乐薅秧歌是其直接来源。秧苗会、跳端公等活动为薅秧歌搬演戏剧提供了民俗场景,薅秧歌成为胖筒筒调的过程同时也是梁山灯戏初具雏形的过程。元宵灯会等节庆活动为胖筒筒调发展传播提供了重要条件。胖筒筒调音乐结构对称工整、曲调易于传唱,在地缘、移民、民俗节会、演出市场等因素的影响与推动下,从清中期至清末,胖筒筒调以梁山调、川调之名传入长江中上游诸省几十个戏曲剧种中,逐渐形成梁山调腔系。

关 键 词:梁山灯戏 胖筒筒调 梁山调腔系 

分 类 号:J825[艺术—戏剧戏曲] J617.5[历史地理—历史学] K249[历史地理—中国史]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